“兄弟,我这边又来了一批车,检测大概率通不过。你在检测站工作,要不再帮我想想办法,这是给你的一点心意。”
“包在我身上,我肯定帮你把活儿办得又快又‘好’。”
违规车辆还能这样过检?
(资料图)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在审查办理车辆检测商业贿赂窝串案时发现,2016年至2021年间,从事机动车车检代办业务的“黄牛”吕某某等15人,为违规提高机动车(重型车辆为主)的检测合格率和效率,先后向位于江北辖区内三家检测公司的检测人员支付好处费。
检测人员遂利用各自负责机动车外观、环保、安检等项目检测的职务便利,采用降低外观项目人工判别的通过标准、帮助修复或掩盖瑕疵、提前热车、控制油门或刹车力度、安排插队等方式,帮助吕某某等人介绍来年检的机动车辆违规通过检测,致使大型货车长期“带病上路”成马路“定时炸弹”。
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经江北区检察院分批起诉,法院对41名检测人员、32名“黄牛”判处刑罚,目前尚有其他人员处于审判阶段。
是偶发情况吗?
在办案过程中,江北区检察院发现该系列案发时间长,涉案检测人员遍及辖区全部车辆检测站和各类机动车检验检测工位,案件反映出的检测人员贪腐情况并非偶发。为全面摸排情况,该院积极行使刑事案件调查核实权,前往车检机构实地调研,查看检测全过程,暗访监测站周边,并走访公安、市场监管、生态环境、道路交通4个行业主管部门。
通过总结调研情况,江北区检察院打造数字化监督模型,利用浙江检察数据应用平台筛查数据30万余条。“我们以在案代办人员、检测人员的通话记录、微信账单为基础数据,筛查出了一批与在案人员有高频通话和经济往来的人员。”承办检察官介绍道,“为进一步提高线索的可靠性,我们分别从黄牛、检测人员端进行了大数据的筛查,并将结果进行碰撞,从而锁定了最后的涉案人员名单。”在办理过程中,该院共依法监督立案18人,向公安机关移送刑事涉案线索4人,向行政检察部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6人。该数字模型现已推广应用,为浙江护民企“啄木鸟”法律专项监督行动提供了参考。
行业如何治理?
日前,该院联合车检行业主管部门、物流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牵头召开车检行业治理推进会,推进车检行业清风正气建设。
本次推进会同时邀请到江北区人大代表,宁波大学营商环境与企业合规研究中心副主任,实现人大、政府、检察院、高校多方联动,共同构筑民营企业贪腐犯罪“防火墙”。
该院通过宁波市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工作专班,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贪腐漏洞等问题,借鉴企业合规治理模式,从内部监督机制、人事管理制度、法治廉洁教育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规范辖区车辆检测秩序,推动全市车辆检测行业治理。
会上,该院还向车检机构、广大车主提出倡议,共同维护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形象,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与会车检机构积极响应并签署了倡议书。截至目前,该院已推动全市31家车辆检测站整治行业潜规则,筑牢车辆检测行业安全底线。
相关报道